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文章来源: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日期:2018年3月21日  阅读次数:

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深刻把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1.重要意义。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不断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努力开创学院工作新局面。

2.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保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维护核心、见诸行动,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构建大思政格局,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3.基本原则。(1)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的建设贯穿始终,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2)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3)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4)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5)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6)坚持改革创新。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政工作优势,又要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

二、加强和改善党对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4.加强党对学院思政工作的领导。党委对全院思想政治工作负总责,定期听取思政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思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院主要领导要全面把握了解学院思政工作情况,对思政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党委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

5.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进一步加强党总支(支部)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好、在师生中有威望的要求,选配党  总支(支部)书记。加强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引深和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紧密联系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6.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干部和师生思想政治素质,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引导师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将中国梦与实现青春梦、我的梦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实现人生理想。

7.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充分利用“五四”“七一”、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组织师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院所和社会基层,帮助师生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

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挥思政教育主渠道功能

8.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完善教材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实施专题教学、微课、慕课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组织评选优秀教案、公开课观摩,推行中班授课、小班研讨式教学,推动“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提高教师素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纳入专题培训计划,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职资格制度,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座教授制度。

9.院系领导带头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及院级领导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1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系(党总支)书记、主任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2次思想政治理论课。

五、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10.贴近师生实际开展工作。建立健全院领导、系部处室领导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结合书记院长信箱、群团组织、舆情分析等渠道,了解师生思想状况和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学业指导、就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建设,健全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的资助体系,加强诚信励志教育。

11.扎实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站和微信、微博、客户端的建设。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进一批教育视频及电子书籍,嵌入一批学生喜闻乐见的及时交互教育资源。制作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产品,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支持鼓励学生利用所知所学,正面发声、理性思辨,唱响好声音、传播正能量。

12.强化社会实践育人。系统性、常态化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开辟一批社会实践基地。构建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课程体系,广泛开展精准扶贫、科普宣传、公益活动、社区帮扶、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等活动。

13.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

加强共青团建设,系统开展党史、团史、革命史、改革开放史的学习教育,充分发挥业余团校的宣传教育作用,在“一学一做”中强化思政教育。加强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建设,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改革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服务,支持学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完善学生社团登记和年检制度,完善社团指导老师制度,规范管理,有序发展。

六、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教辅力量建设

14.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要求贯穿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全过程。深化学术诚信教育等活动,引导和教育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开展岗前、在职等校内外多样化培训,注重老教师的传帮带,发挥督导作用,强化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

15.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入口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完善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体系,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首要标准,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上。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建立以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为基础的“四评”师德师风综合评价体系。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职称评审、评模评优等评聘和考核各环节,实施师德“一票否决”。

16.构建专兼结合的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统筹协调辅导员、班主任的岗位职责,建立分工协作、重点突出、合力推进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明确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须有至少担任一年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引导优秀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班主任。按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备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按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备逐步配备专职辅导员,按不低于1:4000的比例配备专职心理老师。选聘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老教师、先进典型等,从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或党务工作。

17、发挥各处室“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除系部以外的各处室要深切明白自己肩上负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能并身体力行之。细致的、负责的、人本的管理就是一种有效的思政教育。耐心的、周到的、热情的服务同样也是一种无声的思政教育,甚至是更有效的思政教育。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营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让学院的每一朵花、每一堵墙都会说话,都发挥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八、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

18.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推进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规范开展各类人文素质课程,形成优良的课堂教学秩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19.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的管理,研究制定校园新媒体管理办法,明确舆情事件处置回应的工作流程。加强涉及学校的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做好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做好文明用网的宣传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保障校园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