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9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工程系“三晋非遗青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基层,了解左权非遗文化产业背后的故事,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青年学子的文化自觉和实践能力。
探访将军虎公司 领悟非遗匠人心
左权布艺虎工艺被列为省级文化遗产名录,服务队来到山西省将军虎民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学习。据公司总经理李超先生介绍,该公司拥有丰富的非遗传承人资源,包括省级非遗传承人1名、市级传承人1名和县级传承人13名,创作出100多种布艺虎,已申请13项外观专利,桐峪1941小镇所展出的长8米、宽4.5米、高5.6米的大型布艺虎就出自于该公司。制作方式以公司+网点的形式开展,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就业。设有研学基地,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布艺虎,根据幼儿园到大学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设置不同等级的材料包,覆盖面十分广泛。在调研学习中,服务队的同学们有幸见到了全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省级非遗传承人李爱萍老师。李老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左权布艺虎的制作工艺,她指出,这一技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握金包边刺绣技术,这项技艺需要匠人具备极高的专注力和精湛的手艺。在交流过程中,李老师对青年一代寄予了殷切期望。她表示,非遗技艺的传承需要年轻人的加入与传承,希望更多的青年能够关注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李老师的话语充满了对青年一代的期望与鼓励,让同学们深感责任重大。
山西省将军虎民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超先生介绍企业概况
省级非遗传承人李爱萍老师(左二)讲解布艺虎制作工艺
走访左权开花调 领略民歌艺术魂
左权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开花调、小花戏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站,服务队来到了左权开花调艺术团。市级非遗传承人窦兵花和县级非遗传承人张明叶两位老师通过地地道道的左权民歌《有了心思慢慢来》、传统小花戏《亲疙蛋下河洗衣裳》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开花调的唱法和技巧,让队员们领略了左权民歌的独特魅力。在艺术团负责人孙斌老师的介绍下,服务队了解到左权开花调不仅唱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更承载着太行山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红色文化,艺术团中汇聚了一大批热爱开花调和小花戏的人才,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充分汲取红色热土上的特色文化资源,创作出了《太行奶娘》、《烽火家书》等深受好评的大型精品剧目,多次参加国家、省、市演出,并屡获殊荣。近年来,左权开花调艺术团深入中小学课堂开展研学活动,同时与高校合作走进高校课堂,从青年一代做起,传承保护非遗技艺。服务队成员们所见所闻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激发了他们传承保护非遗技艺的热情和责任感。
市级非遗传承人窦兵花老师(左二)和县级非遗传承人张明叶老师(左一)
讲解左权民歌的唱法
社会实践服务队与左权民歌艺术团合影
学技归来传瑰宝 非遗文化润社区
实践过程中,服务队成员们发现,虽然非遗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服务队建议通过多渠道宣传、加强校地联合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等方式,提升非遗文化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促进其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同学们认真归纳总结学习调研心得,来到榆次区晋华街道菜园社区,开展传承非遗文化的宣讲活动。队员们通过展示图片、现场讲解、动手体验等方式,向社区居民介绍了开花调、小花戏、布艺虎等左权非遗项目,讲述了左权非遗文化与革命文化的融合,并指导大家体验了剪纸非遗项目,旨在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同时,队员们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回顾了所学所感,也反思了实践过程中的不足。
社会实践服务队成员王宁圆同学做非遗文化宣讲
菜园社区居民学习剪纸
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成员们不仅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他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带回学校,积极宣传和推广非遗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认识到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并表示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