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快要放假啦
开往假期的列车即将到站
2024年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
就在你的家乡!
在你印象中最熟悉的地方!
“政务实践、企业实践、
公益服务、社区服务、
兼职锻炼、文化宣传、网络‘云实践’”
让我们一起拉住流年
去实践、去奉献、去挥洒、
来一场和家乡的“实践”重逢
用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留下最珍贵的青春纪念!
活动目的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引领青年学子返回家乡参与实践服务家乡建设发展,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团福建省委聚焦活动主题,扎实推进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在过去开展试点等工作基础上,发挥县区级团委“生源地”作用,通过争取政策、建立机制、完善保障、扩大覆盖等,构建县区级团委组织实施、高校团委宣传发动、校地各方密切协作的工作格局,推动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成效持续增强。
活动原则
1.坚持为党育人。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首要任务,注重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牢理想信念、提高社会化能力,激发投身基层、服务家乡的深厚情怀,推动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深度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
2.把准工作定位。把握基层所需、青年学生所能,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帮助和引导学生立足专业专长参与实践、服务基层,并树立和强化正确就业观。
3.强化协同联动。与学校思政课建设有机衔接,加强与大学生“三下乡”、实习“扬帆计划”以及各地招才引智等工作的协同联动,推动高校与地方实现人才共育、平台共建、成果共享。
4.实现双向奔赴。通过活动开展,健全县区团组织与本地大学生常态化联系、与有关部门单位长期合作等机制,为学生了解基层民情、运用所学所长创造条件和平台,促进大学生在外求学成才与服务家乡发展的双向奔赴。
春季教研计划
岗位实习实践
开展政务实践,组织学生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工作一线,在具体岗位上承担工作,增进对国家治理体系运转逻辑和工作方式的了解。开展企业实践,匹配好学生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参与企业实际工作。开展兼职锻炼,组织安排学生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团组织兼任团干部、参与实岗锻炼。
乡情民情考察
开展家乡发展观察,组织学生深入开发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等,了解家乡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感悟家乡发展变化。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村屯农家,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国情民情,加深对家乡的真挚情感。倡导文化宣传交流,组织学生运用网络新媒体,宣传家乡文化,推广家乡物产,讲好家乡生动故事。
服务家乡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学生开展生态保护、文明倡导等,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服务基层治理,聚焦温暖社区、活力社区、美丽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开展公益服务,组织学生在村、社区活动中心和青年之家等场所,开展科学普及、扶弱助残、课业辅导、自护教育等服务工作。组织学生立足所学专业,为乡村规划、艺术设计、文化传承等家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工作要求
加强组织宣传
各地各高校有关团组织依托电视、广播、广告屏等平台和新媒体手段开展宣传、发布信息,提高学生及家长的知晓度。鼓励高校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通过主题团日、社团活动、总结分享会等形式,做好宣传动员、政策解读、培训指导、经验总结。
争取支持保障
各省级、地市级团委加强指导协调,力争出台有关政策措施,为县区团委开展工作提供支持支撑。各县区团委主动向同级党委政府及组织人社部门汇报,力争纳入地方人才发展规划,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开发岗位,有条件的地方为学生适当提供公共交通补贴、餐补、保险等工作保障。
强化过程管理
各县区团委在活动前加强宣讲培训和安全教育,在活动中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在活动后做好考核评价、跟踪联系工作,形成有效工作链条。鼓励各高校团委与相关县区团委建立日常联系机制,形成育人工作合力。全国层面对优秀组织、团队、个人进行通报表扬,组织开展“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返家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征集宣传活动。
大学生申请参加步骤
1. 打开微信,搜索“创青春”公众号

2. 点击服务平台,选择“社会实践”

3. 点击“注册账号”

4. 输入所在院校“晋中职业技术学院”,输入“学号、姓名、身份证号”

5. 登录账号

6. 点击“返家乡项目”

7. 点击“岗位列表”

8. 选择家乡所在地进行搜索,带有“青春兴晋”字样,状态为报名中的岗位

9. 下拉选择岗位

10.下载附件填写信息,点击申请报名

11.选择意向岗位,填写个人介绍,上传附件,提交

12.等待相应岗位通过申请,开始“青春兴晋”社会实践
